痔瘡代表性的症狀是流血、脫垂、疼痛。另外就是無法順利排便(排便困難)。排便困難的原因和疼痛有關,尤其是肛裂(裂痔)病人會因為疼痛無法順利排便。裂痔反覆發作經常會導致肛門狹窄這種肛門漸漸變窄的症狀,有些病人每當排便就會使症狀惡化,最後必須手術治療。另外很多病人會有肛門不適的狀況。例如「排便後一陣一陣的疼痛」或「覺得腫腫的」這類症狀。這些可能是肛門受到暫時性損傷,惡化成痔瘡疾病的前兆。這些症狀可能會暫時消除,但大多會在改善及惡化之間不斷反覆,整體狀況慢慢惡化。所以如果感覺不適,即早就醫是很重要的。
出現流血或疼痛症狀最好去看一趟醫生。因為肛門疼痛流血不一定就是痔瘡。有時肛門疼痛可能是直腸癌引起的,必須注意。醫師在檢查肛門時會隨時注意有沒有癌症的可能性。
很多病人在指診時,手指沾上的不是鮮血,而是暗紅色的血。這種情況除了大腸癌,還可能是包含腸炎、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等的各種疾病,這時候醫師會立刻幫病人灌腸,用較短的大腸鏡進入觀察。大多出血的原因都是缺血性腸炎或憩室出血。這些情況都經常被當成是痔瘡引起的出血。有許多原因都可能引起肛門出血,所以出血時請一定要去看一趟醫生。
肛門流血、疼痛都是最好立即就醫的症狀。我們院內在術前幫痔瘡手術的病人照大腸鏡時,有大約13%的病人會發現息肉。佔超過一成。另外有0.4%的病人會發現癌症,機率是1000人中有4個人會發現癌症。從這些統計看來,出現症狀時最好不要自行判斷是痔瘡,還是要就醫檢查。雖然早期大腸癌可以利用內視鏡切除,但如果拖延導致癌症惡化,就必須進行開腹手術,所以即早發現是很重要的。另外若病人的直腸裡有癌細胞,手指進入就會立刻知道,所以用手指進入檢查(指診)非常重要。
我們醫院附近有很多農田,經常看到有人會蹲著拔草,但這樣會造成肛門的負擔。因為蹲著移動會拉扯肛門,對肛門施加不當的力量。還有長時間駕駛的司機、需要在桌前久坐的上班族這類平常臀部血液循環不佳的人也要多注意。另外也盡量不要打高爾夫球。揮竿的一瞬間會對臀部施加很大的力量,所以有很多人在打完高爾夫球之後臀部會腫起來。我們醫院給病人的衛教單上的術後禁止事項也包含打高爾夫球。預防方式就是盡量養成泡澡的習慣。除了把肛門洗乾淨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所以我都會指導病人最好夏天也盡可能泡澡,也可以準備一條浴巾等,避免腰部著涼。
肛瘺的原因是細菌入侵直腸和肛門之間的小凹洞,而男性病患占壓倒性多數。原因有多種說法,有人說是因為男性肛門內部壓力比較高,所以細菌容易進入凹洞。也有人說跟男性荷爾蒙有關等。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實的說法,但事實上男性病人佔大多數。
另外有人指出「肛瘺」比較常見於體重較重的人。可能是因為容易因為糖尿病等原因發生感染,所以才比較多。肛瘺也經常是由腹瀉引起,所以也常出現大量飲酒後肛門腫起的病人。當然女性也有機會得到肛瘺。跟男性比起來,女性比較容易在前面(生殖器附近)形成肛瘺。
一般而言年紀大的人長痔核(痔瘡)和裂痔比較不會感到疼痛。這些病人的問題通常都是「痔瘡從肛門跑出來很不舒服」、「坐下時會壓到痔瘡」、「會在衣物上留下血跡」。據說這和肛門內部壓力有關,可能是因為臀部肌肉鬆弛,所以比較不容易感覺到疼痛。
小朋友可能會有「小兒肛瘺」的問題。遇到這個問題可以不用處理。大多都可以自然痊癒。如果12歲左右還有這個問題,因為體型已經夠大,就可以考慮手術治療。另外很多小朋友會因為便秘而「裂痔」,通常只要去小兒科拿便秘藥或灌腸就能改善。小朋友便秘時最重要的是適度利用藥物讓小朋友養成每天自然順暢排便一次的習慣。
選擇醫院時,最好選擇醫師具消化外科經驗的醫院。因為外科醫師在有直腸肛門手術的實習經驗,可以在了解一般病人治療流程的情況下治療。另外有時病人雖然恢復狀況良好,但表示自己仍有疼痛跟出血的症狀,而有些醫師會直接否定病人的症狀描述,最好也避免選擇這樣的醫師。舉例來說,曾經有病人在檢查時一切正常,透過精密檢查才發現肛門深處發生直腸脫垂。我自己累積越多經驗,就越相信病人自己講的通常都是正確的。如果感覺醫師的診斷不符合自身症狀,就一定要換一家醫療院所看診。
我們醫院治療痔核(痔瘡)的方式通常先擦軟膏或服藥。因為飲食習慣和工作內容等也有關係,所以會給病人本院製作的「肛門疾病治療預防10大重點」,讓病人改善生活習慣。配合藥物觀察約一個月,若沒有改善再考慮手術。我們醫院有結紮切除術和ALTA療法兩種。手術前會先跟病人討論要使用哪一種方式,大約有七成病人進行結紮切除術,三成進行ALTA療法。住院時間方面,ALTA療法只需要兩天一夜,但結紮切除術需要一週。雖然結紮切除術可以確實根治,但很多未退休的男性因為工作沒辦法請假,所以選擇ALTA療法。相對的比較多女性會想請假進行結紮切除術確實根治。
※ALTA療法‧‧‧利用注射硬化劑讓痔核變硬縮小的內痔療法
肛裂(裂痔)如果反覆破裂癒合,會讓肛門逐漸變得狹窄,或讓裂痔周圍腫脹。「肛裂」、「外側皮垂」、「內側息肉」3症狀若同時出現,會讓三者症狀更加惡化。初期治療跟痔核(痔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會使用軟膏來緩和肛門肌肉緊繃。即使如此,沒有改善就必須手術。手術的目的不是治療肛裂,而是藉由讓肛門擴張回原本的大小來改善肛裂。這種手術叫作「肛門整型術」,但擴張過度可能造成病人失禁,所以手術時要非常仔細。肛門變窄的原因很多,包含肌肉本身僵硬導致糞便通道狹窄、周圍皮膚變硬導致空間變窄等。身為醫師,仔細分辨原因,找到適合病人的治療方式是很重要的。
肛瘺幾乎都需要手術。傳統的肛瘺手術是將肛門內側貫通肛門外側皮膚的膿液通道挖除。利用把橡皮筋穿過挖除的通道,再逐漸把橡皮筋縮緊的方法,用4〜5個月逐漸切開肌肉,同時讓肌肉癒合。近年各專科醫院開始引進完全不會破壞肌肉的「括約肌保留術」。本院引進的「LIFT手術」是利用線綁住廔管,截斷廔管通道,只會穿過不影響外側肌肉的位置。外側通道因為被截斷,細菌無法入侵,就會自然萎縮消失。
關於回診的標準,基本上是只要再度出現相同症狀就希望病人回診。曾經改善又再度發作的症狀,通常都會比前一次還要嚴重。病人有了前一次的經驗,應該更能掌握出現何種症狀會有危險。如果症狀惡化,就會更難治療,所以請盡可能即早就醫。
「功能性直腸肛門痛」是肛門疾病的一種。這種疾病經常會在晚上產生劇烈疼痛,雖然不是每天,但依個人差異,可能會以每週一次、每月一次或每年一次的頻率出現。原因目前不明,如果不是有專科醫師的醫院很難診斷出來。大多數醫生可能會說是病人「想太多了」。但每位病人的共通點是都經歷了15分鐘左右令人想叫救護車的劇烈疼痛。據說這跟肛門的肌肉過度收縮和陰部神經有關,但對這種疾病自身目前還知之甚少。我也有一些病人有這種疾病,其中有的病人因為聽了診斷結果心情放鬆,症狀就緩和下來了。專科醫師雖然無法治療這種疾病,但能告訴病人這類資訊,所以如果有相關困擾,還是可以諮詢專科醫師。
我們都知道攝取充足水分相當重要。但經常有一個錯誤認知,覺得大不出來就要減少食物攝取。這很明顯會造成反效果。排便有一個排便機制,先充分攝取食物,增加糞便體積,糞便累積在直腸觸動壓力感測器,就會排便。若減少食物跟水分攝取,就無法累積到足夠的糞便觸動壓力感測器。雖然不需要過量飲食,但每日三餐最好確實用餐。藥物方面可以使用緩瀉劑。而刺激性瀉藥會損害排便機制,最好避免使用。切記不能想說「已經三天沒大了,不大不行。」就藉助瀉藥勉強排便,只要沒有腹脹或想吐的感覺等,等待便意也是很重要的。就算三天沒大,第四天大就行了。請保持這種輕鬆的心情。
攝取膳食纖維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偏食。膳食纖維分成水溶性纖維和非水溶性纖維,如果想改善便秘就只吃葉菜類,反而會更難排便。而且只吃生菜其實不能攝取到足夠的纖維,建議吃煮熟的蔬菜。另外,治療後不能吃的食材包含芥末和辣椒一類的刺激性食物,但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大蒜也包含在內。因為大蒜也算是刺激性食物,所以吃鍋貼餃類的食物也需要注意。水果則最好避免吃柿子。因為柿子中的單寧酸是止瀉成分,容易造成便秘。相反的,牛奶跟優酪乳對一部分的人來說也最好避免。雖然對糞便過硬的人很有效,但喝了會拉肚子的人請盡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