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出血及疼痛來看診的病人,大部分是罹患了有痔瘡三大疾病之稱的「痔核(痔瘡)」、「肛裂(裂痔)」、「肛瘺」其中之一,但其他還有「肛門皮膚炎」、「會陰神經痛」等各種疾病。特別是「會陰神經痛」會持續疼痛不止。偶爾會有長了「痔瘡」的病人,在治療並開完刀之後覺得還是疼痛不止。這種情況有時是因為手術增強了「會陰神經痛」的痛覺。手術後的疼痛加上神經痛會使症狀更加惡化,這種情況下的判斷就必須非常小心。
肛門的負擔就是造成痔瘡的原因,除了便秘及腹瀉,工作久坐等也是造成負擔的原因之一。例如有些人40幾歲時痔核(痔瘡)脫出,需要經常用手推回,但退休後這個狀況就自然消失。或許就是因為除去了工作時對臀部造成的負擔,痔瘡就不再腫脹了。有時痔瘡不需要外科手術,用藥物即可充分治療。除了排便之外,盡量去除所有可能造成肛門負擔的原因,就是預防痔瘡的不二法門。
引發「痔核(痔瘡)」的原因是排便習慣,如便秘等。如果經常用力排便,肛門內的支撐組織會鬆弛,由血管和結締組織構成的肛門軟墊就會增大、突出。而「肛裂(裂痔)」比較常見的原因是便秘造成糞便過硬,讓肛門破裂,但腹瀉的人也可能發生。「肛瘺」則容易發生在經常腹瀉的人身上。因為腹瀉時糞便會進入肛門和直腸分界線上的小凹洞引起化膿。不論哪一種,主要原因都是對肛門造成負擔。
除此之外,原因也可能是腸道疾病本身。腸道發炎,如克隆氏症等,就可能引發肛裂或肛瘺等。
另外是否容易長痔瘡也跟個人體質有關。有許多父母曾經長過痔瘡,結果小孩也長了痔瘡的案例。或許跟遺傳長相一樣,臀部的形狀也會遺傳。除了體質以外,或許親子間的日常飲食和排便習慣等也會相似。
肛瘺的原因是細菌入侵直腸和肛門之間的小凹洞,而男性病患占壓倒性多數。原因有多種說法,有人說是因為男性肛門內部壓力比較高,所以細菌容易進入凹洞。也有人說跟男性荷爾蒙有關等。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實的說法,但事實上男性病人佔大多數。
另外有人指出「肛瘺」比較常見於體重較重的人。可能是因為容易因為糖尿病等原因發生感染,所以才比較多。肛瘺也經常是由腹瀉引起,所以也常出現大量飲酒後肛門腫起的病人。當然女性也有機會得到肛瘺。跟男性比起來,女性比較容易在前面(生殖器附近)形成肛瘺。
很多便秘的人會有痔核(痔瘡),據說主要原因不是便秘,而是因為便秘的人會長時間坐在馬桶上。造成肛裂(裂痔)的原因有很多,包含便秘和腹瀉等,有報告指出肛門括約肌收縮的力量太強也是裂痔的原因之一。因為臀部洞正後方的血液循環最差,所以經常破裂。肛瘺和肛門周圍膿瘍是指肛門內2㎝處有大約12〜15個會分泌「直腸黏液」的小洞,汙染物和細菌進入這些小洞引起發炎。發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腹瀉。「肛門周圍膿瘍」會在肛門周圍蓄積膿液,只要切開去除膿液就能改善。若分泌直腸黏液的小洞和外側形成流出膿液的通道,就變成肛瘺。